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詩選及習作甲下
Readings in Chinese Poetry with Writing Practice (a)(2) 
開課學期
111-2 
授課對象
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蔡 瑜 
課號
CHIN2008 
課程識別碼
101 271A2 
班次
01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8,9(15:3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綜603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學號雙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4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中文系的基礎課程之一。授課範圍主要含括中國自漢魏以迄唐代的詩歌名作,並上溯至詩經、楚辭的詩騷傳統。課程內容重在導引同學掌握古典詩歌的詮釋方法,在共時性上能夠體察詩人的性情才學、時代的文化風格;在歷時性上對中國詩歌的發展、詩體的形製、風格的演變具有系統的認識與理解;並透過實際的創作練習,體驗運用漢語漢字表情達意、形構意象所獨具的韻律之美。上學期以兩漢魏晉南北朝為授課範圍,下學期則以唐詩為授課範圍。
下學期課程綱要:
一、永明詩學與聲境形塑(謝朓及永明聲律)
二、唐型文化的開啟──初唐專題
三、律詩的形式與古律分途
四、多元風貌的山水田園-自然詩專題
五、激昂悲壯的邊塞豪情-邊塞詩專題
六、飛揚跋扈的謫仙風姿-李白專題
七、沈鬱頓挫與細密詩律-杜甫專題
八、淺白平易與奇詭苦吟-中唐變格
九、滄桑悲涼的歷史緬懷-懷古專題
十、美麗與哀愁—李商隱專題
 

課程目標
儲積豐富的詩歌學養
掌握時代的文化風格
體察詩人的存在情境
辨析詩歌的體類特質
具備近體詩的寫作能力
 
課程要求
1.同學必須學思並重,養成課前預習、課後複習的良好習慣,在聆聽反思、分組討論、詩作練習的各個過程中,學習詩歌詮釋、鑑賞、創作以及文化反省的能力。
2. 本課程為中文系的基礎課程,要求修課同學能夠記誦一定比例的詩篇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請同學與老師洽商適合的時間 
指定閱讀
鄭文惠等選注《歷代詩選注》 臺北:里仁書局
呂正惠著《詩詞曲格律淺說》臺北:大安出版社
《增廣詩韻全璧》臺北:學海書局(或其他書局)
許清雲著《近體詩創作理論》臺北:洪葉文化
 
參考書目
松浦友久《中國詩歌原理》遼寧教育出版社
川合康三《中國的詩學》政大出版社
葉嘉瑩《迦陵談詩》及二集,臺北:三民書局
方 瑜《唐詩論文集及其他》臺北:里仁書局
葛曉音《漢唐文學的嬗變》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
葛曉音《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》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
葛曉音:《唐詩流變論要》北京:商務印書館
宇文所安(Stephen Owen)著,賈晉華譯:《初唐詩》,北京:三聯書店
宇文所安(Stephen Owen)著,賈晉華譯:《盛唐詩》,北京:三聯書店
宇文所安(Stephen Owen)著,陳引馳、陳磊譯:《中國「中世紀」的終結:中唐文學文化論集》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。
川合康三《終南山的變容》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
蔣紹愚《唐詩語言研究》中州古籍出版社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